东莞户口在外地上学的烦恼,怎么破?
在你对东莞户口在外地上学感到无助之前,试试阅读下面的文章吧,不用花费你太多的时间,你会发现惊人的效果。
为了能够轻松地应对东莞户口问题,我在网上搜索查询了很多资料,努力寻找最佳的问题解决方案。
突然有一天,我发现辛苦找了那么久,但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,而周围的很多人轻而易举地解决了。
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,看了一些非常实用的东莞户口在外地上学资讯,知识在精不在多,困惑很快被解决了。
这些资讯是什么?你可以继续阅读下去,相信对你有帮助!
当然了,这只是个开始,如果你继续阅读,你将会了解到:
1、如何避免浪费时间,轻松解决东莞户口在外地上学问题!
2、简单的方法和技巧,告诉你如何解决东莞户口在外地上学的问题!
3、不必等待,不必奔波,在这里你可以全面了解东莞户口在外地上学信息!
不管你信不信,专业的知道分享是解决你问题的有效果渠道,事实上,已经得到证实,正确的信息分享会让你少走弯路。
一、东莞户口办理一般需要什么条件?
人才入户(条件准入)
人才入户是一直都有的
不会因为“两个五年”入户的出台而取消
人才入户(条件准入)的条件很广
只要符合其中一准入条件即可落户
尽管你已经看了很多东莞户口在外地上学的信息,但接下来的内容也是非常重要的!
基本条件
须同时符合以下两项基本条件:
1、在本东莞市行政区域内就业、经商的非东莞市户籍人员。
2、无参加国家禁止的组织及其活动,无刑事犯罪记录。
准入条件
符合基本条件,年龄在50周岁以下(符合条件准入的表彰奖励类人才,不作年龄限制),达到以下准入条件之一的,可提出入户申请:
01具备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;
02具备国家注册执业资格;
03具备高级工以上国家职业资格;(需要从事工作与证书相符)
04具备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本科以上学历;
05受聘于我市社会工作岗位的社工人才;
06具备中级工国家职业资格或国家承认的非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、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大专学历的人才,且在莞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满3年;
07具备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大专以上学历应届毕业生;
08广东省内职业学校、技工院校具备中级工以上国家职业资格的学制教育应届毕业生;
09来莞创业、就业,且未在国(境)外入籍或定居的留学人员;
10最近连续三个纳税年度内,在莞累计缴纳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6000元以上;
11在莞登记注册并合法经营1年以上、依法纳税、吸纳就业5人以上并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6个月以上的初创企业的法定代表人;
12符合条件准入的表彰奖励类人才。
(1)获得省(广东省委、省政府)部级以上表彰、嘉奖或授予荣誉称号的;
(2)获得东莞市委、市政府表彰、嘉奖或授予荣誉称号奖励的;
(3)在驻莞部队服役期间被授予荣誉称号或荣立一、二、三等功,退役后在莞工作和缴纳社会养老保险达到一定年限的;
(4)近5年由我市人力资源部门推荐参加国家、广东省或我市人力资源部门主办或与部门、行业组织联合举办的职业技能竞赛获得奖项的。
如果你看了以上的文章,相信你已经对东莞户口在外地上学有了初步的了解,一会儿,我将告诉你如何才能更简单的处理你遇到的问题,请继续阅读。
二、网上办理流程参考:
1.申请:申请人通过网上方式提出申请,上传电子材料。
2.初审:人社分局初审人员在收到申请材料后对申请人进行初步审查:申请人符合申请资格,并材料齐全、格式规范、符合法定形式的,予以受理;申请人不符合申请资格或材料不齐全、不符合法定形式的,不予受理。
当然,书山有路勤为径,学海无涯苦作舟。你了解更多的东莞户口在外地上学信息,这样你更容易在实践中去解决相关的问题!
3.复审:受理后,人社分局复审人员在受理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对申请人进行复审。
4.决定:人社分局审核人员在所有审查环节完成后作出审查决定:符合法定条件、标准的,准予通过;不符合法定条件、标准的,不予通过。
鉴于这些问题,你已经对东莞户口在外地上学的信息有了一定的了解,接下来将继续为你分享相关的信息,希望可以帮助到你解决困惑。
三、东莞入户有哪些注意事项?
若不满足两个五年条件
那么现在你也可以很好的理解了东莞户口在外地上学的内容,接下来如何做得更好呢?继续为你分享。
在两个五年入户政策里,要求社保和居住证年限满足5年。并且东莞两个五年入户政策是有期限的,根据《东莞市公安局东莞市社保保障局稳定就业居住入户实施细则》的文件指引,“两个五年”入户细则将在2018年10月15日开始实施生效,2023年10月14日废止。所以如果你的社保和居住证在2023年10月前达不到5年年限的话,是不能通过两个五年入户的。
那该怎么办呢?
如果您的学历是比较高的话,
还可以通过
学历入户途径来入户东莞。
总的来说,阅读完这篇文章的,你应该会觉得东莞户口在外地上学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,采用文章的方法和策略,你可以轻松应对你即将面临的问题。但是,行动才是好的解决问题方法,你需要立即行动,因为耳闻之不如目见之,目见之不如足践之。